首页

血柠檬视频在线播放

时间:2025-05-24 17:27:47 作者:越南青年走进广州:盼做智能时代“参与者” 浏览量:19677

  中新社北京10月23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为应对新的经济挑战,中国果断出手加码宏观政策。不到一个月,从中央政治局会议到5场涉及10部委的新闻发布会,一揽子增量政策浮出水面。

  这些政策聚焦加力提效实施宏观政策、进一步扩大内需、加大助企帮扶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努力提振资本市场等五方面。记者从国家发改委获悉,截至目前,近一半增量政策措施已经出台实施,接下来还将有一批增量政策措施将抓紧出台实施。

  回顾近期尤其9月以来出台的宏观政策,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向中新社记者表示,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政策直接着眼于扩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第二类政策聚焦防风险;第三类政策注重预期管理,旨在稳定社会信心和预期。

  其中,扩内需相关政策,被认为将有效拉动四季度及明年经济增速。例如,3000亿元(人民币,下同)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两新”),8月后资金逐步落地,主要拉动内需中的制造业投资和耐用品消费;调降存量房贷利率平均每年可减少家庭利息支出1500亿元左右,也有一部分能转化为消费。

  其效果已被三季度数据印证。前9月,与“两新”直接相关的中国装备制造业、消费制造业等投资增速同比大幅增长。9月当月,新能源汽车零售量同比劲增51%,家电销售同样火爆。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郭丽岩认为,“两新”政策改善了企业营收和上下游配套的市场关联环境,加快了新供给与新消费间循环,有助于激发更多有效需求潜力。

  防风险相关政策,在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的同时,亦有助调动商业银行、地方政府和房企等相关主体积极性。

  以本轮房地产政策为例,芦哲提到,保障房收储方面政策力度有所加大。此前主要通过中国央行的3000亿元再贷款推进收储,接下来专项债也可参与,从货币政策为主过渡到财政货币政策相协调的阶段。于地方政府而言,收储资金更加充裕,可加快消化存量房,促进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

  第三类政策聚焦预期管理,直接与市场沟通。如货币政策对降准和资本市场流动性支持工具作出前瞻性指引,极大提振了市场信心;国家发改委强调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单位涉企行政执法行为,不能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执法,不能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则给企业送上“定心丸”。

  这类政策最早见效。9月,沪深股市股票成交量和股票成交额均由降转增,就是市场情绪好转的直观反映。当月,观察经济景气度的重要指标——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显著回升至49.8%,也折射出预期改善。

  时间进入四季度,增量政策还将持续发力。如国家发改委正加快推动提前下达2025年部分“两重”建设(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和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开工建设。

  据了解,上述两个1000亿元提前批次项目清单按程序已经下达。其中,“两重”建设项目121个,总投资约88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526个,总投资约9300亿元,包括城市地下管网、以工代赈、交通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这些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不仅将支撑四季度经济增长,亦具有长尾效应,利好长远发展。

  此外,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还有一批增量政策正在路上,包括最大限度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适当扩大用作资本金的领域规模和比例、明确阶段性涉企政策后续安排等。官方将密切跟踪形势变化,及时研究新的增量政策。

  观察人士普遍看好,一揽子增量政策将在今年四季度及明年持续显效。芦哲预计,未来几个月中国经济环比增速将继续逐步回升,消费、投资、房地产等需求较二、三季度都会改善。郭丽岩认为,各类经营主体实际经营环境改善、效益提升、预期增强,将为稳住宏观经济速度及推动国民经济结构优化质效向好提供良好基础。(完) 【编辑:胡寒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广东省地震救援跨区域实战演练举行

因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与蝴蝶兰产业兴起,龙潭镇不少在外务工的村民返乡就业创业。杨兆新说,环境变好了,当地不少年轻人也返乡创业,通过网络直播向外推介蝴蝶兰花产品和本地特产等。

印尼总统普拉博沃计划下月访华?外交部回应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作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的重要部署。

华大东盟女学员闽南过国际妇女节:悟文化学泡茶赏潮剧

石泰峰在京会见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

就美国政府近年来对华发起贸易战,以及借新冠疫情抹黑和针对中国,遏制和打压俄罗斯等行为,马奥尼表示:“美国必须吸取的关键教训是,它最大的敌人不是中国或俄罗斯,而是它自己。换句话说,这是一个高度两极分化的国家,在疫情的冲击下,这个国家几乎遭遇了全面崩溃。”

俄警告:若北约向乌派军 俄与北约冲突将不可避免

二是切实保障各项重点支出。坚持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的要求,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将更多资金用于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确保重点支出力度不减。重点支出都保持较高幅度增长。强化科技、教育等重点支出保障,落实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提标等民生政策,有力支持乡村全面振兴、绿色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保障党中央确定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